工信部联络员“点赞”苏北三市复工复产工作
发布时间:2020-07-08来源: 编辑:
原标题:防疫复产两手硬,显露江苏真功夫
3月9日-11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复工复产联络员组第二组分别赴我省徐州、连云港、盐城三市调研指导当地复工复产工作。调研结果显示,三市均有效应对疫情,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工作。
政府协调有力,
复工“复”的是产业链
“集团公司下属各企业基本于2月10日-11日复工。目前,员工总体复工率98%,整体产能恢复70%-80%。”3月9日,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江龙向联络员组汇报说,地方政府协助打通产业链,有力帮助了企业如期顺利复工。
“单单一个企业没办法复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都动起来才能转。”徐州市工信局副调研员王善元说,“拿徐工集团来看,它有2449家国内供应商,55家海外供应商,仅徐州市就有721家。徐工集团排出急需复工的供方企业名单,我们精准对接,协调防疫物资、交通运输,截至3月9日,徐工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开工率99%,下游664家经销商除重点疫区外均已复工,复工率达97%。”
据了解,徐州市至今累计协调徐工集团128家、卡特彼勒24家市内配套企业及时复工,向浙江、安徽、河北等省外30多个地级市发送协调函40余份,协助市外30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8日,全市已复工工业企业5423家,复工人数约31.9万人。
连云港则因时而动,贴心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100%。
恒瑞医药副总经理王洪森表示,复工关键是防疫物资供应,企业每天需要口罩超8000只,口罩供应成了考验。“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时给予帮扶,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1-2月产值已有4000多万元。”
“疫情期间购买大批防疫物资难度较高,我们就自己生产口罩,调动区内中投泰华、艾业无纺布等企业,协助打通无纺布、熔喷布等产业链配套环节,引进两条口罩生产线,日产12万只,对企业按需分配,成本由财政承担,切实解决了防疫物资供应难题。”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发局局长杨东文介绍,疫情严峻时,坚持保供应,100多名驻厂指导员进驻艾业无纺布等22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防疫物资;疫情缓解时,按照“先规上、后规下;先重大、后一般”思路有序安全复工;疫情可控即2月20日后,开发区16个包企部门全面下沉企业、项目生产建设一线,推动企业满负荷生产、项目高速度建设。
盐城以优化政策护航企业复工复产。2月3日,盐城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二十条政策意见》,2月14日启动2020年度工业专项资金申报工作,2月底前第一批专项资金已拨付到位,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渡难关。
企业各显神通,
防疫得法确保安全生产
没有安全,一失万无。疫情控制有效是复工复产的前提。日铠电脑配件有限公司的防疫做法成为当地企业的样本,还被总结为经验做法写进工信部复工复产联络员组工作日报。
据盐城市亭湖区区长盛艳介绍,日铠电脑是台湾和硕集团下属企业,早在1月就启动了防疫应急响应并成立防控应急小组,随后分别启动防疫一级警戒和防疫三级警戒,并发布集团公告:禁止年后来自重点疫区的人员以及回重点疫区休假的员工返厂。“他们分工得当,有疫情防控小组、有防控责任书、有防疫专业知识宣传等,前期储备了75万只口罩,又在上海建立一条日产2万只口罩的生产线,防控有力,这为我们协助企业复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日铠电脑的防疫做法是盐城市系统防疫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保证企业安全复工,盐城市工信局于1月25日召开会议,推动现有口罩生产企业提前复工复产,保障防疫物资。次日,亭湖新锋、盐都方天等口罩生产企业即率先复工。截至3月9日,全市重点监测的7家口罩生产企业合计生产口罩1168万只,纺织服装企业转产口罩1160万只。此外,2月3日,盐城在全省率先出台《全市工业企业复工及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明确企业复工“十有”标准和疫情防控“五达标”要求。至3月9日,全市工业企业已复工16647户,复工面96.4%,全市工业企业复工人员50.5万人。
位于连云港的中船重工第七一六所应对疫情亦有良方,为联络员组所肯定。据七一六所所长顾浩介绍,疫情发生后,所内迅速建立所级、基层单位两个层面组织管理体系,并制定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6项制度,自主开发App,掌握每位员工健康状况,成立检查组、督察组每日检查。“2月10日复工,截至3月10日,实际到岗复工人员3153人,到岗率96.12%,科研生产逐渐步入正轨。”顾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