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流感,为何有那么多谜?耶鲁大学助理教授:人们对流感“警报疲劳”(2)
发布时间:2020-07-07来源: 编辑:
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疫苗专家谢夫纳认为,“新冠肺炎和流感之间的危险没有可比性,前者的病毒将只是地平线上闪过的一个小光点。”在谢夫纳看来,正是因为熟悉流感而滋生轻视之心,但相比之下,新冠病毒神秘且来自异域,当疫情蔓延后,美国人也会感到焦虑。有美国网民的留言这样写道:“人类大脑被设计成警惕新威胁并淡化既有威胁。流感?我们已知道它的底细。每年成千上万人死于它,是的,我们有疫苗但尚未接种,随它去吧。至于新冠病毒,还是要警钟长鸣。”还有的网民说:“我们应重视新冠肺炎和流感的杀伤力,并对二者都采取预防措施。当你感觉不好时,勤洗手、少出门,外出戴口罩,这将帮助我们同时抗击这两种病毒。”
相信CDC的专业性
CDC近日正处于风口浪尖。日本朝日电视台21日在报道中称:“上万名因流感致死的美国人之中,有部分可能死于新冠肺炎。”对此,CDC22日在回应《环球时报》记者询问时表示,没有证据支持日媒的相关猜测。近日,还有名为保罗·科特雷尔的美国博士在社交媒体上抨击CDC,称其“隐瞒实际感染数字,新冠肺炎在美国确诊感染者已上千”。
谈及这些网传流言和媒体猜测,陈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可信,属于瞎猜。因为新冠病毒的确诊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有资料显示,美国CDC对流感患者进行抽检的比例并不高,很难确定一个具体的数字。”他认为,美国人特别相信CDC的专业性,并听从其指导。美国执政党通常不会对传染病的情况进行隐瞒或大意,相反,还会过度反应,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选举。但由于新冠肺炎的发病特征和流感差别不明显,美国前期又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不能排除美国的流感死亡案例中有部分可能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据陈希介绍,美国的统计方式与中国不同,不是根据直接死因统计,而是采取一种大口径统计。很多人其实不是直接因流感死亡,但并发症中有一种是流感,美国就会将其统计到流感死亡数据中。这样会导致统计数字被大大高估,真正直接因为流感死亡的人数肯定要少一些,这种过度反应是美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特点。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流感跟新冠肺炎在症状表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没经科学检测之前,人们很难进行主观上的区分。美国这次流感死亡人数较多,因此引发“流感病人中是否有很多人感染新冠肺炎”的猜测。他认为,美国疾控监测系统比较发达,应急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出现大量新冠肺炎病人夹杂在流感人群中而不被发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一些推测性报道不足为信。
王培玉说,美国已出现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而且现在正是流感多发季节,因此美国会提高警惕,加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美国比较脆弱的地方在于:万一疾病扩散,其干预措施将明显弱于中国。美国政府不会表现出像中国这样强的社区防控能力,政府号召力和地方执行力也弱于中国。在王培玉看来,在流行疾病防控的行政干预能力上,美国可以向中国学习。他举例说明美国存在的漏洞:2009年流感,就是因为没有采取强有力的隔离措施,没有对人员流动进行有效管理,结果造成疾病扩散。但综合而言,按照美国既往的疾控经验,业界一般比较相信美国在新冠肺炎方面的监测和控制能力。同时,美国有很多中国目前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如:科研能力强,很多高校有针对公共卫生和流行病的教研组,而且分类很细;世卫组织中的很多技术、策略支撑都来自CDC;美国传染病的应急系统也非常强大,整个系统的分工明确,反应迅速;另外,美国不同程度上参与并了解全球各地的流行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医生数量不足是隐患
美国杜克大学马戈利斯卫生政策中心主任、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前局长麦克莱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公共卫生应对机制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努力防止传染病大流行。为此,CDC建立了一个广泛的系统,旨在早期发现疫情。CDC是联邦机构,通过与地方公共卫生部门、医院、诊所的数据共享系统,可快速掌握全美的传染病发病信息,随时收到全美各处发来的警报。
麦克莱伦说,2009年美国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幸运的是致死率相对较低,很多人可以在家中隔离并自愈。美国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第一步是防止其进一步传播,其次是重视治疗手段的创新和疫苗的研发。疫情蔓延后,最初需要将病人的病毒DNA样本送至CDC总部,这需要数天时间。此后,美国开始使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来检测病毒,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实现快速检测。对于这种新的测试手段,FDA有一个快速评估和批准通道,为应对疫情争取时间。当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一波在春天,另一波在秋天。但第二波大流行之际,FDA已将疫苗准备就绪,这最终有助于遏制疫情。麦克莱伦表示,对严重的疫情,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是有预案的,联邦层面由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牵头,各州和地方每年也都要制定自己的应急计划。美国医院扩容的总体原则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危机爆发时,统筹使用军队和民用医疗资源,用于隔离和治疗患者。美国的医疗体系偏重护理和治疗严重疾病,但医生数量可能不足是一个隐患。他同样认为,美中两国可以加强医疗领域的合作,从对方的医疗体系中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