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官兵与中越边界944(2)号界碑合影 赵光霞 摄
近日,由人民网、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局联合开展的“祖国在我心中”界碑描红主题活动第五采访分队走进位于广西水口镇的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旅16连,与连队官兵一起对中越边境界碑进行描红,并专访了该连连长曹秋寒。
学习法语专业的曹秋寒,大学择业时因不甘于平凡,而选择入伍,之后一路从排长升到副政治指导员再到现在的连长。2018年,他作为中国第6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的一员,前往“最危险的维和任务区。” 曹秋寒曾说,作为一名亲历战火的“马里蓝盔”,他的梦想是“战乱不再、世界和平”。
能守卫边疆,感到非常幸运
人民网记者:您大学就读法语专业,是什么机缘选择来参军呢?
曹秋寒:2010年12月的时候,我正好在广西外国语学院应用法语专业(大专)读大三,我们这个专业大部分的毕业生就业不是去西方国家,而是去一些非洲的法语国家。当时比较年轻,不甘于平凡,也感觉自己不够优秀,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当时正好赶上学校的征兵宣传时期,就选择了入伍,选择一条既有意义又能锻炼自己意志品质的路。
人民网记者:入伍后就来到了边防吗?
曹秋寒:我入伍后,先是到了位于湖南衡阳一个深山里的仓库服役,两年的义务兵生活让我慢慢适应并喜欢上了部队的生活。受惠于部队好政策,2012年6月,我参加了部队的军校招生考试,由于文化底子还不错,就考上了军事交通学院,成为全军首批“专升本”生长干部学员。
2014年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广西边防。一路从排长、副政治指导员到今天当上连长,很感恩组织,也很感谢边防部队,给了我更加坚毅的品质。能在年轻的时候为祖国守卫边疆,我感到非常幸运,边防部队的日子虽然比较辛苦,生活环境也比较闭塞,但是我始终感觉很满足。
连队就像一个大家庭,充满人情味
人民网记者:连队战士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初来时会不会不适应?
曹秋寒:连队就像一个大家庭,也是充满人情味的,我想说说去年一个入伍的新兵,他叫魏靖宇,今年刚20岁。我记得,当时新兵下连已经3周了,但魏靖宇在训练时经常开小差,平时生活也总无精打采。后来调查发现,他是一名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战士,在校期间报名参军入伍,并毅然选择了边防部队。但下到连队时,魏靖宇发现跟之前想象得不太一样,饮食习惯不同,喜好也与多数战士不同,感觉无法融入集体。连队发现这些问题后,考虑到不同地区战士的饮食习惯,修改菜谱,增加面食及更多的奶类肉类。还让其他新兵与魏靖宇积极沟通交流,班长也与其进行谈心,慢慢地,他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边关,什么是真正的军人。
曹秋寒为中越边境944(3)号界碑描红 严立政 摄
对界碑心存敬畏,这是边防军人独有的骄傲
人民网记者:您作为一名边防军人,用脚步丈量国境线,对边防,特别是对界碑,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曹秋寒:对于界碑,我始终心存敬畏,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划定界限的边境设施,更是两国人民之间为守卫和平而定下的一个约定。
我们爱护界碑,就像爱护手中的枪一样,这是我们边防军人独有的骄傲。
曹秋寒在马里维和时的照片 图片由本人提供
得知要去马里维和,爽快答应
人民网记者:2018年您曾作为中国第6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的一员,前去执行任务,为什么想要去那么危险的地区?家里人会不会因为担心而不放心你前往?
曹秋寒:说到去年有机会随中国第6批赴马里维和工兵分队出国执行任务,其实有些偶然。当时我正在休假,营教导员徐岳辉来电话询问是否愿意前往,我当时的感觉是,能被组织召唤,深感责任重大,心里也十分激动,就爽快地答应下来了。其实也曾在媒体上了解过马里的情况的,但是作为军人,面对危险,我们从来不曾退缩。
转载请注明出处。